鋼結構主要是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梁鋼、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按照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劃分,裝配式建筑可分為預制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木結構。鋼結構是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梁鋼、鋼柱、鋼桁架等構件,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采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的結構,同時采用硅烷化、純錳磷化、水洗烘干、鍍鋅等除銹防銹工藝。鋼結構因有強度高、自重輕、整體剛性好、變形能力強等優勢,故尤其適宜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未來有望成為裝配式建筑的主流結構。
與傳統的混凝土相比,鋼材具有強度大、韌性高、延展性好等特點,這將帶來鋼結構建筑在結構性能、經濟性能、環保性能等領域的顯著優勢。特別是環保方面的優勢與我國倡導建筑節能環保的想法不謀而合。廣發證券認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綠色建筑和保障房建設對住宅鋼結構的需求日益增長,住宅鋼結構行業正處于蓄力爆發的時點。
鋼結構住宅在西方發達國家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由于具備其他結構無法比擬的優點,鋼結構給住宅產業帶來了一場深層次的革命,黑龍江鋼結構公司從設計、施工、到一系列新材料的使用都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因而在國際范圍內代表了未來的住宅發展方向。
中國雖然早期在鐵結構方面有成就,但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縛,科學不發達,因此,長期停留于鐵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我國才開始采用現代化鋼結構。新中國成立后,鋼結構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展,不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超過了過去。在設計、制造和安裝等技術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種復雜建筑物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在全國各地已經建造了許多規模巨大而且結構復雜的鋼結構廠房、大跨度鋼結構民用建筑及鐵路橋梁等,我國的人民大會堂鋼屋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體育館的鋼網架,陜西秦始皇兵馬傭陳列館的三鉸鋼拱架和北京的鳥巢等。輕鋼結構的樓面由冷彎薄壁型鋼架或組合梁、樓面OSB結構板,支撐、連接件等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纖維板,以及膠合板。在這些輕質樓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邁特建筑輕鋼結構住宅的樓面結構體系重量僅為國內傳統的混凝土樓板體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其樓面的結構高度將比普通混凝土板高100~120毫米。
目前我國住宅鋼結構占比不超過5%,與國外發達國家幾乎超過50%相比,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住宅鋼結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鋼結構擁有節能、環保、抗震等多種優點,但在近年國內卻難以推廣。其中關鍵原因之一在于造價,而造價高的原因在于這種新型建筑形式正處于發展初期,各種配套產品市場不成熟,因而價格較高。根據我國學者研究的文獻顯示,建造住宅鋼結構的工程經濟造價要比普通建筑高13%。
鋼結構有關政策有望陸續出臺,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府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發展,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推動建筑工業化已經成為當前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財政部和住建部明確要求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的能源資源消耗水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發達國家水平。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鋼結構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分析:我國鋼結構在能源、交通、石化、水利、機械、住宅和城鄉建設中已有許多推廣應用的典型實例,但主要是解決鋼筋混凝土建筑難以實現或造價更高的大跨、高聳、重載和輕型圍護系統,發展空間還很大。